汽車修補漆不耐水怎么解決?
漆膜出現起泡與所用的涂料無明顯的對應關系;通常發生在夏季;雨后或下雨過程中出現,尤其以雷陣雨后出現較為明顯;有時起泡會自然消失,也會反復發生;嚴重的起泡導致漆膜層間附著力下降,挑開小泡后有時能夠發現漆膜上殘留白色的小點;通常發生在原子灰與中涂層之間。
發生漆膜雨后起泡可能的原因有:漆膜不干,殘留的溶劑在外界溫度升高時揮發形成溶劑泡;漆膜的耐水性差,水滲透入漆膜中(中涂層和面漆層是半透膜,水分子能夠滲透,但電泳層很難滲透),外界溫度升高時層間壓力增大從而導致漆膜起泡。通過對實物的確認,分析認為發生問題的漆膜的耐水性差,可能遭受了污染,尤其是鹽類的污染。
能夠出現鹽類的可能性有2 個:打磨用水和操作人員手上的汗液。打磨用水為工業用水,不同區域的工業用水電導率為130~239 μS/cm(此處指水的終端,即在出水口進行取樣),差異較大,但并無明顯的超標(涂裝前處理及打磨用水一般要求電導率在200 μS/cm 以下)。汗液的成分主要是水、NaCl、少量尿素、乳酸、脂肪酸等,其中的鹽類對涂層起泡有促進作用。
采用了定期(2 h)洗手的工藝要求,體現在修補上,就是進行濕打磨的操作人員每次打磨前均進行洗手,洗去手部的油污及汗漬。中涂或面漆前采用溶劑擦拭的工藝是增強層間附著力、減少縮孔等漆膜弊病的常用工藝,而水是能夠溶解鹽分的,且成本相對較低。
專業水性樹脂專家請登錄http://www.tjsqsm.com,咨詢熱線4001355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