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膜干燥時間測定法
涂膜的表干時間測定法,我國國標規定的有棉球法和指觸法(GB 1728一79),與ISO 1517一73規定的方法(撤玻璃珠法〉原理差不多,都切實可行。值得研究的是實際干燥時間的測定法,因為涂膜干透與否,直接影響物理-機械性能(例如硬度〉測定的準確性。
ISO 3678一1976相當于GB 1728-79,它規定用壓濾紙法和壓棉球法測定實際干燥時間。與GB 1728一79不同之點在于:①國際標準所用的是聚酷腦紗網而不是濾紙和棉球F②紗網上蓋著橡皮圓板〈直徑22毫米),橡皮圓板的面積相當于我國干燥硅碼的底面積的四倍,其上再壓上硅碼〈重200克、500克或1000克),@壓磚碼的時間是10分鐘而不是30秒。在這樣的橡皮圓板上壓上800克的醋碼,相當于我國檢驗實干時間的負荷,但作用時間如此之長,看起來一般要求嚴格一些。
ASTM D1640對干燥階段規寇得很詳一細,每階段都有嚴格的測定方法。共八個干燥階段:①觸指固化,-②不沾塵干F③不發粘干F④觸指干,⑤硬干,®透干F⑦干得可再涂漆,@元壓痕干。初看起來,這樣細分是太繁瑣了,但實際上,這還是比較科學的。
大家恐怕有這樣的經驗,用國標測寇干燥時間,從數據上看是實干了,但做物理-機械性能檢驗時就會發現有的涂膜并沒有干透,例如測定附著力時有時就發現涂膜底部發粘。如果用GB1728-79規定的丙法〈刀片法〉測定實干時間,就能看出涂膜到底干透沒有。
更多詳情請登錄www.tjsqsm.com